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是研究血管生物学、动脉粥样硬化、炎症反应及药物筛选的重要模型。其分离与培养技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至关重要。本文详细介绍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分离、纯化和培养方法,以确保获得高纯度和高活性的细胞。
实验材料与仪器
试剂
-磷酸盐缓冲液(PBS,无钙镁)
-胶原酶(TypeII,0.1%-0.2%)
-内皮细胞培养基(如DMEM/F12+20%FBS+1%ECGS+1%青霉素/链霉素)
-70%乙醇(用于消毒)
-红细胞裂解液(可选)
仪器与耗材
-超净工作台
-CO₂培养箱(37°C,5%CO₂)
-手术器械(眼科剪、镊子、显微镊)
-细胞筛(100μm和40μm)
-离心机
-0.1%明胶包被的培养皿
实验步骤
1.小鼠主动脉的获取
1.小鼠:采用CO₂窒息或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,并用70%乙醇消毒体表。
2.解剖主动脉:
-沿腹中线剪开胸腔和腹腔,暴露心脏和主动脉。
-用镊子轻轻提起心脏,剪断主动脉弓,并沿胸主动脉向下分离至髂动脉分叉处。
-将主动脉完整取出,置于预冷的PBS中,去除周围脂肪和结缔组织。
2.主动脉消化与内皮细胞分离
1.酶消化法:
-将主动脉纵向剪开,用PBS冲洗3次以去除血液。
-浸泡于0.1%-0.2%胶原酶溶液中(37°C,15-30分钟),期间轻柔振荡促进消化。
-消化完成后,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终止反应。
2.细胞收集:
-用移液枪反复吹打主动脉碎片,释放内皮细胞。
-过100μm和40μm细胞筛去除未消化组织,收集细胞悬液。
-离心(1000rpm,5分钟),弃上清,用内皮细胞培养基重悬细胞。
3.内皮细胞的纯化
-差速贴壁法:将细胞悬液接种于未包被的培养皿中(37°C,1小时),使成纤维细胞优先贴壁,随后收集未贴壁的内皮细胞。
-磁珠分选(可选):使用CD31或CD144抗体标记内皮细胞,通过磁珠分选提高纯度。
4.内皮细胞的培养
1.培养皿包被:使用0.1%明胶(37°C,1小时)或纤连蛋白包被培养皿,提高内皮细胞贴壁率。
2.细胞接种:将纯化的细胞接种于包被的培养皿中,加入内皮细胞培养基(含20%FBS和ECGS)。
3.培养条件:
-37°C,5%CO₂,饱和湿度培养。
-每2-3天换液一次,观察细胞形态(呈鹅卵石样铺路石状)。
4.传代:当细胞融合度达80%-90%时,用0.25%胰酶消化传代(1:2或1:3比例)。
注意事项
1.无菌操作:所有步骤需在超净台内进行,避免污染。
2.消化时间控制:胶原酶消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胞损伤,需优化实验条件。
3.细胞鉴定:可通过免疫荧光检测CD31、vWF或eNOS等内皮标志物确认细胞纯度。
4.避免过度传代:原代内皮细胞传代次数建议不超过5代,以防表型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