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的常见问题与对策

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的常见问题与对策

更新时间:2025-07-25点击次数:52
  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研究血脑屏障(BBB)功能、药物递送及神经血管疾病的重要模型。然而,由于其分离和培养过程复杂,实验人员常面临细胞纯度低、存活率差、功能异常等问题。本文总结mBMECs培养中的常见问题,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,以提高实验成功率。
 
  1.细胞分离困难
 
  问题
 
  mBMECs的分离涉及脑组织消化、密度梯度离心和磁珠分选(如CD31/PECAM-1抗体标记),但常出现细胞得率低或杂质细胞(如周细胞、星形胶质细胞)污染。
 
  对策
 
  -优化消化条件:使用胶原酶/分散酶(Collagenase/Dispase)混合消化(37℃,1–2小时),避免过度消化损伤细胞。
 
  -提高分选效率:采用两步分选法(如先CD31磁珠分选,再CD45阴性筛选)以去除白细胞污染。
 
  -验证纯度: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内皮标志物(Claudin-5、Glut-1)及污染标志物(α-SMA、GFAP)。
 
  2.细胞贴壁与增殖不良
 
  问题
 
  mBMECs贴壁率低或增殖缓慢,可能与基质包被不当、血清质量差或培养条件不佳有关。
 
  对策
 
  -基质包被优化:使用纤维连接蛋白(Fibronectin,10μg/mL)或胶原IV(CollagenIV,50μg/mL)预处理培养皿,促进细胞附着。
 
  -调整培养基:采用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(如EndoGRO-MV或DMEM/F12+20%FBS),并添加生长因子(VEGF、bFGF)。
 
  -控制传代比例:传代时保持高密度(1:2或1:3),避免单细胞悬液过度稀释。
 
  3.细胞形态与功能异常
 
  问题
 
  培养的mBMECs可能失去典型“铺路石”形态,或跨内皮电阻(TEER)下降,表明血脑屏障特性退化。
 
  对策
 
  -低氧条件培养:模拟体内微环境(5%CO₂+1–3%O₂),有助于维持紧密连接蛋白表达。
 
  -共培养模型:与星形胶质细胞或周细胞共培养(Transwell体系),可增强屏障功能。
 
  -定期检测功能指标:通过TEER测量(>200Ω·cm²为佳)及荧光素钠渗透实验验证屏障完整性。
 
  4.微生物污染
 
  问题
 
  由于操作复杂或试剂污染,细胞可能遭遇细菌、真菌或支原体感染。
 
  对策
 
  -严格无菌操作:在超净台中使用抗生素(如青霉素/链霉素),但避免长期使用以防掩盖污染。
 
  -定期检测支原体:采用PCR或Hoechst33258染色排查,污染时使用Plasmocin处理。
 
  -分装试剂:培养基和血清分装保存,减少反复冻融污染风险。
 
  5.传代后细胞衰老
 
  问题
 
  高代次(P>5)mBMECs易出现衰老,表现为增殖停滞或形态扁平化。
 
  对策
 
  -限制传代次数:优先使用低代次细胞(P3–P5),冻存早期批次备用。
 
  -添加抗衰老因子:如烟酰胺(Nicotinamide)或抗氧化剂(NAC)延缓衰老。
 
  -原代细胞替代:若需长期实验,考虑使用永生化mBMEC细胞系(如bEnd.3)。